如果你是一名 Mac 用户,大概率经历过这样的场景:
菜单栏被数十个图标挤占,蓝牙、输入法、时间、网速监控、日历提醒……杂乱无章的信息像失控的弹幕,不断分散注意力。
Bartender 5 的使命很简单:还你一个清爽的菜单栏。它通过隐藏、分类、搜索功能,将杂乱图标转化为可控的信息流。这款老牌工具如何做到「隐形却高效」?实测给你答案。
核心功能解析
1. 二级菜单栏:隐藏与优先级管理
- 「常驻」与「隐藏」分区:将低频图标(如系统更新、VPN状态)移入右侧隐藏栏,保留高频功能(时间、电量)在可视区。
- 手动拖拽排序:长按 ⌘ 键拖动图标,自定义排序逻辑(如左到右按使用频率排列)。
- 自动折叠规则:设定图标“永久隐藏”或“仅在展开时显示”,避免无关信息干扰。
2. 快捷键与触发逻辑
- 一键召唤:通过 ⌘ + B 快速展开/收起隐藏栏,或设置鼠标悬停触发。
- 全局搜索:⌘ + Shift + B 唤醒搜索框,输入关键词(如“音量”)直接定位图标,告别手动翻找。
3. 状态栏「断舍离」进阶技巧
- 空格占位符:插入空白区域分割图标组,视觉上区分工作类(日历、提醒)和系统类(蓝牙、音量)。
- 动态图标管理:针对临时出现的图标(如屏幕共享、录屏工具),设置“自动隐藏”规则,用后即走不留痕。
实际使用场景
场景 1:会议演示时「极简模式」
- 痛点:共享屏幕时菜单栏的微信通知、网速监控暴露隐私。
- 解决方案:提前设置规则,一键隐藏所有敏感图标,仅保留基础状态信息。
场景 2:多任务工作流
- 痛点:同时运行 Figma、Zoom、IDE 时,菜单栏被插件图标淹没。
- 解决方案:将开发工具(Docker、Git)、设计插件移入隐藏栏,按需调取。
适用人群
- 菜单栏「囤积症」患者:同时运行 10+ 工具的极客/设计师/开发者;
- 专注力强迫症用户:追求零干扰的写作、编程场景;
- 隐私敏感者:需要快速隐藏敏感状态(如 VPN、录屏)的远程办公族。
替代方案对比
工具名称 | 优势 | 劣势 | 适合人群 |
---|---|---|---|
Hidden Bar | 免费、开源 | 功能基础,不支持搜索 | 轻度用户 |
iBar | 支持多屏独立管理 | 界面老旧,兼容性差 | 多显示器用户 |
Dozer | 完全免费 | 更新不稳定,功能简陋 | 尝鲜党 |
总结
Bartender 5 不是一款炫酷的工具,但它解决了 macOS 长期存在的「菜单栏混乱」痛点。如果你愿意为 信息降噪 和 专注力提升 支付一杯咖啡的钱,它大概率会成为你「装了就不想卸载」的效率伴侣。
全部评论 0
暂无跟帖